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62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388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200篇
政治理论   162篇
综合类   35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创新性立法是推进地方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手段,鼓励地方立法创新是完善我国立法体制的应有之义。为实现地方创新性立法的规范化,应明确地方性事务的判断标准,引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立法决策量化论证。  相似文献   
2.
CIS原理与政府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形象设计是政府形象管理的重要环节。借鉴CIS原理将企业CIS的设计和运作导入政府形象设计中,以政府行政理念为指导,通过提升政府行为和完善政府外在特征来提高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评价,把政府的理念、行为与视觉形象统一起来,使政府形象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陈艳欢 《政法学刊》2005,22(6):121-123
公安院校形象设计是公安院校寻求广泛社会支持、提高综合竞争力、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心理诉求的总体规划。设计良好、有特色的高校形象,要在确立办学理念的前提下,通过行为识别系统规范学校运行,通过视觉识别系统提升学校形象,并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以传播媒介为主、以交际为主、以服务为主、以自我完善为主等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二层次四要件犯罪构成论——兼议正当化行为的体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发民 《法律科学》2007,25(4):120-131
以解决正当化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不定,及其与犯罪构成关系不明为突破口;以反映定罪过程、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以及对抗制的诉讼程序特点为价值立场;兼顾中国已有的理论与实务情况,主张在我国犯罪构成论的应有结构为两层次四要件犯罪构成结构.此即:第一层次,三个要件,依次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和犯罪主观要件;第二层次为犯罪客体一个要件,其中,正当化行为等作为排除犯罪客体的事由在此纳入犯罪构成要件之中.无此事由,犯罪即告成立.  相似文献   
5.
从“没收空调案”谈起,提出正确界定公安刑事侦查行为与公安具体行政行为的问题,其关系到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从理论上来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在实践中两者又容易混淆。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必要利用各种方法正确把握两者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合理有效的政府行为是西部大开发的先导力量和第一推动力,政府行为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塑政府行为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精减政府机构和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8.
自助行为属于私力救济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保护利益的特定性、行为的法定性和公力补充性的特征;自助行为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降低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等方面的功能;我国的民事立法中应该引入该制度,以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是许多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对此应采取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The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 (SDM) is a theory of behavior that has proven useful in explaining the etiology of delinquency, violence, and substance use among adolescents as well as early antisocial behavior among pre-adolescents. A further test of the model is its generalizability across population groups. A section of the SDM representing prosocial influences in the etiology of problem behavior was compared for boys and girls and for children from low- and non low-income families using three waves of child, parent and teacher survey data on a sample of 851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ultiple group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assess differences across groups in both measurement of model constructs and hypothesized structural paths between constructs. The results indicate overall similarity in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 models and validity of structural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